针对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立法,市人大开展了一系列广泛深入的民意调研。据了解,截至3月10日,有效调查问卷反馈达3万次,广大市民围绕“该不该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实施烟花爆竹禁放”“什么时间段内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等问题各抒己见。
立法进程提速
随着百姓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大,烟花爆竹作为影响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飙升的重要因素,加强管理日显必要。
2017年1月16日,市政府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限制我市部分地区的燃放烟花爆竹的活动,实施效果十分明显。据统计,当年市区烟花爆竹销售量下降约46%,市区燃放烟花爆竹的活动明显减少。
2017年11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南通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立法计划》,将《南通市烟花爆竹放管理条例》作为正式立法项目。
2017年12月29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南通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立法项目启动座谈会,立法项目领导组正式成立。
今年2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南通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立法民意调研座谈会,对此次立法的民意调研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充分听取民意
今年2月以来,除了在崇川区、港闸区、南通开发区的各个社区和其他县(市)区的部分社区发放书面问卷外,市人大还通过市人大、市政府官方网站等开展网上调查,市统计局民意调查部门进行电话调查。此外,还邀请了基层群众、重点相关单位、社区和物业管理相关单位及人大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
《南通日报》在“热线”版开设了“烟花爆竹燃放立法大家谈”栏目,先后就5个具体问题,诚邀市民畅所欲言。
市公安局数据统计,截至3月10日,本次调查共调查走访27680人,约占我市实有人口的0.355%,其中居住在城市中心的占4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的占43.6%,居住在农村的占13.4%。
对烟花爆竹燃放如何管理,认为全年全时段禁放的占26.6%,认为仅极少数日子可放、其他时间禁放的占62%,认为不应对烟花爆竹燃放过多管理的占9.6%;在允许燃放的情形和区域,14.8%的人认为6时以后可以适当燃放烟花爆竹,19.3%的人认为7时以后可以适当燃放烟花爆竹,57.7%的人认为8时以后可以适当燃放烟花爆竹,55.6%的人认为20时以前可以适当燃放烟花爆竹,27.1%的人认为21时以前可以适当燃放烟花爆竹,12.4%的人认为22时以前可以适当燃放烟花爆竹。
推进综合整治
对于采取什么方式举报他人违反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在参加调查问卷的人中,28.4%的人愿意采用电话实名举报,47.5%的人愿意采用电话匿名举报,16.2%的人愿意采用网络实名举报,31.9%的人愿意采用网络匿名举报,6%的人愿意采用其他方式举报,13.4%的人表示只愿做个旁观者。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许如山说,“烟花爆竹的燃放或者禁放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事情,立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从而体现出立法的科学合理性。”
“此次立法不仅仅是为了加强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管理,更是为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市人大内司委秘书处处长黄制宇表示,在有序推进我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立法工作进程中,除了做到严守立法合法性这道关,将更加规范管理,加强综合整治手段,包括限制销售等。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加强引导性,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仇禅慧